有个理想_
2021年9月26日
9月11日,理想ONE的OTA 2.2正式发布,理想同学迎来一个大版本升级。“千呼万唤始出来”,车主急不可耐,背后的语音团队心情复杂。
兴奋,因为打了一场翻身仗?愧疚,因为让用户久等了?
好像都不是,也好像都有。另外一些,就是无限加班的疲惫、反复修改到无感,和下一款产品的常态式焦虑。
“有个理想”第一次联系超哥(理想汽车语音软件负责人)的时候,他问:“咱们访谈是什么形式,什么主题?”
“有个理想”:“随意聊就行,想听听大家的真实感受,写什么我们也没想好。”
超哥说:“那你一定要跟我的几个技术骨干都聊一聊,大家完成了一件基本上不可能的任务,会有很多话想说。”
联络大厦(理想汽车望京办公地),一个小会议室,我们聊了整整两天。
开始
“在此之前,理想同学要落后市场3年吧。2.2版本就是奋力追一把,争取上一个台阶。”算法测试负责人春雪说。
“都说理想同学傻,我们自己也知道。坦白讲,之前公司可能也没重视,团队也没经验,把语音当一个普通的应用去做。”
真正决定改变是2020年11月份,皓宇(产品部负责人)、晓菲(软件研发负责人)、君康(驾舱OS软件部负责人)给大家开会,共识目标:公司决定发力语音,不惜一切代价做出来,你要多少人、要什么资源都给你。
问:决定开始做,那时候有信心能做成吗?
交互框架负责人王T坦承:说实话,没信心,时间太短,挑战性太大了。
当时,研发团队只有6个人,大多数成员都没有语音背景,测试团队只有春雪一人带着几名外包员工。而且,全车自由对话和可见即可说都是行业几乎全新的功能,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干。
万事开头难。
面对一个挑战性巨大的目标,缓解焦虑最好的方式,是先把自己扔出去,放手一搏。
几位老员工觉得,公司选人很准,超哥和含哥(理想同学产品经理)带着之前的工作经验来,给团队梳理了清晰的方向,一个去搭建技术框架,一个去切用户需求。团队还得赶紧招人。有一次组织调整,别的部门空出来几十个HC,一次性都给到了语音团队,放开了招。这次要来真的了。
很多时候,信心是边做边有的。
似乎有那么一个转折性的时刻,大家心里隐隐觉得,目标难很难非常难,但我们要拼尽全力。团队士气,就在那个没人说得清具体是什么时候的时候,突然形成了。
“语音团队不能一直趴着啊。”
“我们也不想被用户放弃。”
挫折
团队筹备一段时间之后,大概从2月份,正式开始冲刺。
当时手上有两个项目同步进行:一个是2.1版本,一个是2.2版本。
2.1版本的本质是理想同学切换全新自研语音引擎,这是底层能力的替换,为理想同学以后的OTA打下基础。这个版本顺道给用户优化一些小的体验,比如提升唤醒能力、识别、语义理解能力等等。
从用户角度,理想同学只是功能平移过来+小升级,但在研发角度,相当于给产品做了个“大手术”,两个引擎并不相通,所以功能不可能简单平移。如果有的功能移不过去,用户就会有“理想同学升级了,但功能不增反降”的负面感知,所以只能从底层重新开发。2.1版本看起来虽小,但工作量不小。
2.2版本才是大版本,是理想同学聪明程度真正上一个台阶的作品,是整个语音团队的年度核心目标。
那段日子是怎么过来的?
一边招人一边打仗,经常性凌晨下班,也可能连续周末无休。
没有戏剧化的情节,只是全身心投入,跟时间赛跑。
真实的心态,不是激动也不是兴奋,是折腾。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时候太多了,做了一个需求结果被卡了没上去,或者需求来回变好几次要重复做,时间紧人又少,会有团队成员心情很糟糕,没有时间团建,出去吃顿饭抽根烟,再难也要坚持下来。
但是,并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即时的正反馈。
大概在6月份的时候,2.1版本要失败了。
春雪印象很深刻,她出去路测,一天内就发现了100个bug(正常节奏是10个以内),那个时候大家一下子心里没底了。
要不就“保大”吧,2.1别上了,人力和时间都太有限,一切为2.2版本让路。
但2.1版本是提前给用户承诺出去的,已经形成了心理期待,而且之前理想同学已经很久没有发版了。
2.1版本最终决定上线,尽管并不完美,甚至在有些伙伴的心里,这是个失败的版本,引发的抱怨反而更多了。
就当给用户一个开胃菜吧。
语音团队提上了一口气,一定要在2.2版本给用户最好的。
坚持
“有个理想”问超哥:“你别用专业术语,能不能给一个简单的形容,语音团队的业务分工是怎么样的?”
超哥说,“我们就像老鹰捉小鸡。市场动向是老鹰,那含哥就是老母鸡,我就是二号鸡。”说完这个“灵光乍现”的比喻,他哈哈大笑。
在“老鹰”眼皮底下求生存,含哥作为产品经理要起到“老母鸡”看家护院的作用,必须眼疾手快。超哥的研发团队紧随其后打配合,二号鸡后边还牵着一队小鸡,分别做前端声学(郝C)、交互框架(王T)、垂域(君Y)和上下文对话(裴Y)。春雪作为测试团队,要做业务的收尾,就是队伍最后的一只小鸡。
老母鸡一动,后面的小鸡队伍就要跟着动。而不易觉察的是,老母鸡动一寸,小鸡队伍就被甩开好远。很多用户感知很小的功能差异,研发团队甚至要推倒重做。
“产品经理不讲武德,什么都想要,质量还得好。但研发有自己的节奏,争论是日常的。”
“按照正常流程,产品需求会锁定一个时间点,但是我们的产品团队会在锁定之后再加东西,需求量越来越大,全都压在了研发和测试身上。”
对产品团队的抱怨肯定有。但是抱怨完了,大家心里都清楚,这可是2.2版本,谁都想拿出自己最多最好的。
没有好办法,人不够就加人,时间不够就加班,加班再解决不了那就通宵。
“如果有伙伴6点就下班了,且神情严肃,我们谁都不说话,知道再加班他就要崩溃了。”“如果赶上真的有事6点就走了,心里也会觉得很愧疚。”
语音团队大多在30岁上下的年纪,大多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。
郝C说,有一次很晚到家,媳妇儿说“呦呵,又这么晚啊,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外边有人了呢!”
问:家人如何确定你真的在加班?
郝C答:能看见我若干个凌晨响起的工作群,她是开玩笑的,其实知道我是在工作。
追问:那么高强度的工作,家庭关系如何平衡?
郝C答:得到家人支持最好的办法就是,让家人知道你在忙什么——你真的在造一台车。我有时候给她看看我们的视频(理想同学功能演示),她会觉得很厉害,虽然只是一个还没落地的demo。我家小孩知道爸爸是造汽车的,小孩会很自豪,那种使命感一下子就上来了。
最难的时候,相信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,有家人支持,有伙伴理解,大家就真的扛过来了。
跟语音研发团队聊天,发现大家沉浸在一种节奏之中,以至于失去了时间感。我想知道语音团队的“焕新时刻”:那场kick off会议具体日期,然后写一篇《××天,××人,一场翻身仗》,但大家的回答普遍是“11月份,具体我回去给你查查吧。”也有记性极差的:“11月,或者12月,或者今年2月。”
临近上线,也没有特别兴奋的感觉,因为所谓的“2.2大版本”,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版本,想要给用户最好的,团队说自己还需要半年时间打磨细节,并且思考自己的差异化优势。
智能语音产品是一个“未知世界”,没人知道该怎么做,只能摸着石头过河。但也因为是一个新兴的行业,所以总有灵感迸发的碰撞,那是在疲惫与焦虑之外,被生活馈赠的创造的乐趣。超哥说,我们团队是最能吵的,开会声最大最激烈,不知道的以为我们呜呜泱泱多少人呢,散会一出来才看见那么几个人。
研发团队与产品团队的摩擦也在持续,但团队每个人在吐槽完都会真心说上一句:含哥给了大家清晰的方向,功能抓得很准,团队早就需要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来激发出沉淀下来的研发基础。不吵架,哪能打造出好产品呢。
从2.2版本开始,理想同学不一样了。
理想同学背后的“理想同学”,也不一样了。
这种变化不是凯歌式的宏大叙事,而是在无数琐碎的想法、试探、执行、重复、修改、推倒重来、争吵、加把劲、22块的加班餐、承诺家人共度周末、新的一周方案居然又切换了、折腾、烦躁、价值被否定、糟糕的、绝望的、不知什么时候就习惯了、咦好像有希望能行、这下子有感觉了、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、内测用户提了好多建设性的建议、大体不错有点儿开心、忙完2.2版本终于能松一口气了吧、下一款产品才是我们更好的啊、加把劲、22块的加班餐、承诺家人共度周末、日子每一天似乎都是重复的、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、生活没有终点、只有驿站。
岁月如银河。
不是所有故事都是热血的,但我们都在庸常中品味值得。
今天,我们都是“理想同学”。
共 32 条评论
Jademo
大师柳
Roy
太平洋的风风
小发呀
U1850371
老韭菜202102
人德溪清
钢铁宅男
AKA刘聪
Rehoo
果味
涛哥的小马驹
闲杂的思维
老韭菜202102
帝哥
平凡人理想车
u2plus
江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