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个理想_
2021年9月17日
在我们这个圈子存在三类人:
1、先成为理想汽车员工,再成为理想ONE车主;
2、先成为理想ONE车主,再成为理想汽车员工;
3、先买了理想汽车股票,再成为员工,离职后又成为理想ONE车主。
关于第一类:
“有个理想”曾和一名硬件研发工程师聊天,他说,“咱们的车不用撞(指碰撞试验)我就知道它是五星,我自己造的车我还不知道吗。”一名员工花自己的钱购买自己的工作成果,就像自己做的饭自己喜欢吃一样,逻辑上不难理解。
但我们很想知道后两类人是怎么想的。
就好像有人读过《围城》要去造访钱钟书,钱先生反问:“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,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?”喜欢理想ONE,难道一定要认识李想?
那时候买车,我是一只小白鼠
屈嘉宏是理想ONE第1045号车主,2020年1月份提了车,八个月后,正式成为公司第6258号员工——理想汽车中山零售中心店长。
也不算巧合,他当初的产品专家罗永健(时任广州零售中心店长),现在是他的直接上级(零售南一区负责人)。“我们很早就是朋友,我自己提车之前就推荐了很多朋友去买车。”屈嘉宏说:“但是加入公司我可没走后门啊,一套完整的面试流程都走下来了。”
屈嘉宏原来是中山(广东省)本地的生意人,跟“理想汽车员工”这个角色几乎没有关联度。他喜欢关注行业,经常看新能源、智能化趋势,自己又需要一台家庭用车,缘分就这么开始了。
问:最初你是先关注车,还是公司?
屈嘉宏答:从时间线上,先关注公司,但是从重要性上,先关注车。
一来,当初的核心需求是买一台家庭用车,而不是找工作;二来,车是一个可感的桥梁:产品做不好,如何认同公司呢?
“2015年叫‘车和家’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公司,2018年发布理想ONE,那时候公司还叫‘理想智造’,当时看了发布会感觉也没有很强烈,因为不知道能不能真的造出车来。2019年3月发布内饰才开始有感觉,一个是大六座,再一个是配置很高,还有一个BabyBlue甚是喜欢。”
当时的车主与现在的车主有一个不同:现在买一台理想ONE,可以听听车主口碑和媒体测评,但2年前增程电动还是全新的东西,理想ONE还没有交付,我是一只小白鼠,只能近距离观察这家企业。“有人买一台车就是为了玩玩,但是三十多万的车我没有那个玩玩的条件,我会认真研究。”
问:大概在什么时候对公司萌生好感的?
屈嘉宏答:很多个点吧。
“2019年9月,一次活动上我加了大王(销售部负责人刘杰)微信,没想到一个公司的副总裁会加一个客户的微信,当时我只是交了5000块定金而已,都还没有锁单。同年11月,公司给活跃的准车主组织了一场社区活动,去常州制造基地参观,看了工厂我们交定金的人心里有底了,觉得车可以买。那一次,皓宇(产品负责人范皓宇)、立国(硬件研发负责人刘立国)、Vega(品牌负责人解卫国)都参加了活动,跟大家一起聊聊,我们提想法和建议,他们听反馈,最后很多都被采纳了。”
2019年11月,屈嘉宏在社区里写:“也只有理想会把工程、车机、App负责人(他们今天刚忙完媒体就来了,有些人还来不及吃饭)都叫来和我们车主聊,所有意见记下,也获得很多新的信息。真的让人充满期待,充满信心。”
大概也就在2019年9月份的时候,屈嘉宏就萌生了加盟中山本地理想汽车零售中心的想法,但公司坚持直营,在网络拓展初期也没有覆盖到中山市,他未能如愿。
“这家公司认真做事,不是忽悠圈钱。中间它经历过很大的挫折,但可以一步步走向好,这不是很令人向往吗?”
先成为一名车主。
一个“疯狂的”车主。
屈嘉宏的社区App ID叫“中山的薯屈屈”,是个活跃的“大号”。“跟大家去聊、去互动,渐渐发现我们身上有很多共性。买这个车可能都是有家庭的人,年龄又比较相仿,兴趣也比较相近,都是关注新能源、关注科技这一类的东西,你会发现大家会有很多话题,所以也会线下见面,会成为真实的朋友。”
在线下,他一个一个联系本地车主,组织定期聚餐、加微信群。为了扩大影响圈,甚至还做过一批给陌生人介绍理想ONE的小卡片,他在社区里写道:“我做这个小卡片有点简陋,也没有很多自己原创的东西,但我希望能抛砖引玉,可以给到大神车友或者官方一些灵感。我觉得它们在现阶段很有意义,理想第一批车主的口碑传播真的很重要。”
这些小卡片的“生产日期”是2020年4月——距离他成为理想汽车员工,还有半年多的时间。
做一件小事,并不停重复
做车主的时候,他给身边朋友介绍理想ONE;做了店长,还是给人介绍理想ONE。
“面试的时候几位领导也问我,你能不能转换过来身份?心里会不会有落差?我说我没问题——我身份变了,但实际上都是在做同一件事:为这个品牌做事,从车主变成员工,不是更直接吗?做车主的时候,我做的那些也是不要钱的。”
2020年9月,公司决定在中山开设零售中心,屈嘉宏成为店长。聊天过程中,屈嘉宏反复提到加入公司有很大的机缘性,如果网络没有覆盖到中山,这一天也许还有很远。“我们很多车主比我疯狂多了,大家也不是都加入了公司当员工。”
中山零售中心11月28日开业,最开始的一周,全部伙伴都是通班的。回家倒头就睡,醒了就上班。太太从最开始买车都很反对(当时不理解:“三十多万为什么要买一台大街上见不到的车?”),现在成了屈嘉宏事业的坚定支持者:“刚好我二宝的预产期就在12月底,当时除了办理入院手续我休息了半天,第二天陪产半天,其余时间都在工作。上午办了入院手续和陪产,下午就回门店上班。12月28日我的二宝出生了,我提出留下来照看太太,她说:不用,你的第一个月目标还没有完成,去把它完成了吧。”
从车主到员工,视角有啥转变?
“我从车主变成员工,一个直观的感受是,这家公司从外看和从内看是一致的。做品牌和做人一样,有的人表面看着挺好,一转身就是另一个人了, 但在理想(汽车)不一样。
我作为客户的时候,自己的意见会被品牌方采纳,品牌方不是高高在上的。现在我服务客户,同样是跟客户一起共创,也不高人一等、也不给客户跪式服务。当时我被认真对待,现在我认真待人。”
从车主到员工,心态有啥转变?
“跟公司在一个轨道上,从向往到跟公司一起成长,这种感觉很幸福。
上个月公司卖了9000多台,那不是我们中山一家店卖的,我们小地方只能贡献很少一部分。但是,我们每一位产品专家都在很认真地给每一位客户介绍我们的车,买不买没关系,这个好的印象会传递下去,就会有跟多人有机会知道我们的品牌。一个点力量很小很小,但不停重复、不停重复,就会汇集成一个很大的力量。”
比起车,我更关注这家企业
我们也有不同的伙伴,跟生意人出身的屈嘉宏情况不一样,他们更符合职业经理人的特征,尽管买了车,但对车本身的关注并不高,更注重新能源行业这个巨大的赛道与机遇,以及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考量。
周佳源是理想ONE第1180号车主,现在在上海研发中心做金融运营管理。他在飞书签名里写道:“了解李想后选择购入车辆,购入车辆从而选择加入理想,决心投身于智能汽车变革的浪潮中。”
最初的契机也是试驾。
“当时准备增购一台家庭用车,试驾完理想ONE之后,想看看理想这家公司咋样,我就在网上搜了所有关于想哥的访谈,我那时在健身,一边打拳一边听访谈。当时觉得,我和李想对一份工作的理解是相同的:做事不是给领导一个交代,而是给自己一个交代。让自己有价值,让自己内心有满足感不是在每家企业都能做到的。”周佳源在不同场合都说过一句话:很多人没有理想,来了理想才有了理想。
他没太认真研究新车,而是认真研究了公司的战略目标、工作方法论,在一个合适的契机成为一名理想汽车员工。通过自己设计的金融产品,周佳源曾单月销售50台车,相当于一家门店的销量。在跟屈嘉宏聊天的时候,他多次提到过周佳源:“佳源是个高富帅,每次都跟我们一起参加月会,他的工作为我们门店提供了很多支持。”
还有位伙伴朱昌斌的路径更为奇特:准车主-股东-员工-离职后成为车主。“因为要投钱,拍板的最关键一步就是看文化、组织,当时几乎把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李想和理想的信息都看了。后来决定加入公司逻辑也是一样的,用户第一、本分,做事而不是搞人,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是不错的选择。” 离职之后他又“卖”出去好几台理想ONE,自己也刚提了一台科技蓝。“就跟朋友说下为什么我买(车),然后为啥我投(资),剩下的就他们自己决定。”
你更愿意坐在台下欣赏魔术还是做一名魔术师?魔术师刘谦曾分享过一个事故,因工作纰漏结果让自己的搭档吃了一管牙膏,“当时他脸都成了牙膏色。”
就像每一份普通的工作一样,魔术可能“看起来很美”,但从台前变幕后,终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问:工作中不小心吃了“牙膏”,你怎么办?
周佳源的回答很“高七”:“开心地吃牙膏和不开心地吃牙膏是不一样的,我会开心地吃牙膏,并且允许别人给我吃牙膏,最重要的是解决牙膏的问题,并且想好怎么才能让周围的伙伴不再吃牙膏了。”
第一次跟周佳源电话采访,我们还不熟,在破冰的头两句,“有个理想”问:“目前工作感觉如何?”他说:“不出意外,五年之内我还在这里。”
共 19 条评论
有理想就有蔚来
中山的薯屈屈
中山的薯屈屈
HOUYIN
玛莎理想
时代前沿
yuxm
yuxm
中山的薯屈屈
广州湾ONE
中山的薯屈屈
用户已注销
基爷KIKI
中山的薯屈屈
基爷KIKI
天天爱跳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