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宇

2019年4月22日

自从ONE发布后一直在关注,但是李想消息封锁的比较死,直到常州工厂发布价格和开始参观工厂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,此后各大媒体基本一致好评,还有基本全程关注了老司机团队(一直播平台,搜索老司机就能看到)从北京开到上海的直播,基本确认理想ONE在大面是没有问题了,而且优势很突出,特别能满足自我需求,前天与家人商量,于昨天早上下定,灰外白内,双色轮毂。
本人关注汽车之家多年,看过各种试驾视频和介绍可以说无数了,其实一直有一个梦就是去汽车厂工作,但种种原因现在搞生命健康领域的工作。对商品乘用车的了解不能说顶尖,但可以说非常高了,一般的问题难不倒,除非是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,比如说三元催化器的化学工作原理。
着迷过的车也有不少,比如说高尔夫GTI等小钢炮之类的,后来年纪渐渐大了,对商务车比较喜欢,比如塞纳和奔驰的v-class。觉的这些车才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需要的车,也给朋友推荐过。one出来后发现这就是我要的车,原来很多7座车第三排的舒适度不够好,还有就是7座时的行李箱不够用。我现在用的12款汉兰达,就这个问题,行李箱小的可怜,只能放背包。啰里啰嗦这么多,回归主题。

最早的电动车在19世界末就开始了生产制造了,这比内燃机车大规模制造提前了50年的时间,但是由于一开始使用的是铅酸蓄电池,能量密度很小,动辄就3吨的车重,价格也比较贵,后来被价格低廉规模化生产的福特T型号全面取代了,后来的历史走向全面进入内燃机时代了,被替代的主要原因还是电池技术没有进步,而且量产问题解决不了。由于石油不仅可以用来提炼燃料,还可以作为非常多的化工原料,所以石油逐渐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了,那么发展内燃机成为必选项,电动车就此没落。

但是内燃机一直以来都有自身的问题,从每个汽车厂一直以来的研发和创新,其实就是一个解决内燃机驱动问题的过程,什么正时链条,可变涡轮增压,直列六缸V型六缸等等技术,实际上就是在解决内燃机效率低,震动大,输出工况复杂等问题,随着技术的进步,发动机可以说是越来越复杂了,没有积淀很难造出优秀的发动机,我们国家在传统内燃机领域一直没有建树,其实也就是这个问题。回过头来看,电动机零件少,技术门槛低,电能转化机械能的效率非常高,电动机发热量很低(内燃机,必须用冷却系统来控制发热),功率和扭矩随便就可以做的很大,而且电动机在启动的时候就可以发挥最大扭矩,这些优点对于驱动工程师来说简直太好了。

从绝对能量使用的角度来说,电动机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。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汽车的智能化提出了新需求(有的需求是厂商制造出来的),车辆行驶的智能化是非常复杂的,如果再控制本身就复杂的内燃机变速箱驱动系统就是难上加难,目前内燃机驱动的车辆使用辅助自动驾驶的非常少,主要原因还是控制逻辑太复杂了,很难实现。反观电动机驱动,就方便的多,电气化控制电动机在其他领域非常成熟,空调冰箱,甚至是你正在使用的电脑中的散热风扇都是可以做到软件控制的。
另外电动机的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实现无缝的能量回收,内燃发动机做到这点就很复杂,其他的比如说震动噪音的问题就不详细说了,电动机还是可以吊打发动机的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电驱动的车这几年才始发展呢?
第一个是锂电池技术的长足进步,这要得益于近30年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,特别是电脑,手机,平板的发展,一方面提高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,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锂电池的价格,使得在汽车上使用成为可能,另外不得不说的事艾伦马斯克的里程碑式的改变--特斯拉的成立和成功。以上这些都推动了电动车的发展。

另外要说的是为什么电动车大多都发展在新造车企业,最主要的是新造车企业没法选,内燃机和变速箱这两大门槛是无法逾越的,电动车,至少在电机和电池两大件上来说不是大问题,而控制程序,对于我们这个互联网大国来说,也不是大问题,同时我们国家是制造业大国,造车技术和供应链应该是世界级的,还有些技术有专门的厂商提供技术,比如博世等供应商。另外,国家也从长远考虑发布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政策,大力的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发展,所以新造车企业主攻电动车领域条件是具备的,而且国内传统自主制造商的发展过程也证明走内燃机路线没前途的,所以现在有很多的造车新势力。

总结一下,就是电驱动是非常有优势的,而且会助力汽车智能化进程,同时在绝对能耗上是降低的。在加上政策扶持,未来肯定有一片好的发展前景。

虽然电动车在工宏观上有很多优势,但这些其实并不是一般的消费者去关心的,这里必须强调的是,电动车的驾乘体验比传统燃油车时候要好的,没有怠速,没有抖动,没有换挡闯动,保养简单,故障率低。

不过纯电池驱动的电动车,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续航里程比较短,补给电能的时间比较长的问题短时间内没法解决的,所谓的续航焦虑主要来自两个方面,一个是绝对里程短,而且冬季会更加短,另外一个是补充电能时间太长,没有良好的充电基础设施(相比加油站差的太远了)。这是目前电动车还不能迅速推广的主要原因,另外就是电池价格虽然在下降,但仍然是电动车成本的大头。

回头来看,很多新能源车在研发和制造的时候,过于重视和强调新能源(电)本身了,但问题是刚才提到的问题其实很那解决,其实就是在一个不能短期解决的方向上下功夫,这是事倍功半的做法。

正确的做法先搞清楚客户需要的是什么,首先安全舒适便捷实惠是不变的,智能化和新能源驱动是目前的发展趋势,而且不能因为这个造成新的困扰,比如里程焦虑和严重的电池衰减。所有客户需要的是一台安全舒适便捷实惠智能的电驱动车,同时没有续航焦虑。

如何解决呢,李斌提出了换电方案,但是个人觉的问题是出现在策略上,电池电量偏低,同时现推出了大型SUV,这让续航这个硬伤放大了,同时为了追求加速感,采用的电动机不够线性,引起乘客的眩晕感,被38号严重吐槽后影响很大。个人觉的如果ES6先出会好很多。ES8在后面出现,这样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可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,再加上换电网络的建设,也可谓是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。

李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增程式纯电动车的解决方案,40度电池加增程器和油箱的组合。提出了城市短途用电,高速长途用油的侧策略。因为增程器不参与直接驱动车辆,所以保证了纯电驱动的优势,也解决了续航焦虑。而安全舒适便捷对于创办汽车之家,阅车无数的李想来说不在话下。

理想ONE提出的口号是,一台没有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车。准确的抓住了电动车目前的痛点,续航焦虑。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:我个人觉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,电驱动有优势,简单高效可智能化控制,所以选择电驱动,那么电从哪里来呢,最流行的方法是锂离子动力电池,但电池体积和质量是有上限的,太大了没地方装,太重了之后车子的机动性能下降,目前量产最大的电池组应该是特斯拉P100D的电池了,放在3米的轴距中间,重达960千克,接近一半的车重,就算这样也就最大500千米的续航,跟燃油车的还是有差距,而且在自家超级充电站还需要2小时以上的充电时间,也是大家很难接受的。所以仍然不是至少目前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。因此理想采取了加个增程器的方式来解决,增程器目前可选的有氢燃料电池和内燃发电机,放眼望去加氢站屈指可数,而加油站到处都是,且内燃发电机的技术可以说非常成熟,所以理性的选择是采取内燃发电机作为增程器的选择,然后给他一个油箱就解决了,随时加油。

就形成了可充电可加油,短途用电长途用油,又具有纯电汽车的优势,又没有续航焦虑的车了,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了。

但是同样带来了一些问题,就是系统复杂性比纯电池驱动高,增加了内燃机发电系统,同时增加了驱动管理的复杂性,发电机转速如何控制,充放电如何管理,发电机和电池配合等问题。这也是最近大家提出问题和质疑的集中点。
首先理想ONE是一台纯电驱动的车辆,不管是什么模式,不管电量有多少,油量有多少,都是纯电驱动,前轴是最大100千瓦/240牛米的永磁同步电机,后轴是最大140千瓦/290牛米永磁同步电机。配备一个40千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,由宁德时代提供。这个组合,可提供最大240千瓦,530的扭矩。(2019款宝马X540i 3.0T的数据是最大250千瓦,450牛米)。可以让理想ONE实现最快6.5秒的百公里加速和172(电子限速)的最高时速。另外增加一个东安动力提供的1.2t三缸发动机(据李想介绍,由国际大厂调校),直连一个发电机,可提供最大60千瓦的电功率,同时配备一个45L的汽油箱,为了满足国六B 的排放要求,需添加95号汽油,但是如果添加92号也没问题。这是理想ONE 的动力组成。

这套系统如何运行呢,理想提供了两种基本的能量管理逻辑(后续可能还有其他模式),一种是增程模式,推荐高速或者长途使用,在电量满的情况下,先使用30%电量(剩余70%)纯电驱动,此时开启增程器,主要使用汽油通过发电来驱动前后电机,同时电池配合放电提供足够的功率来支持急加速的等需要,当匀速行驶的时候,增程器把多余的发电量补充回电池,在这个过程中电池电量SOC一直保持在70%上下(他们把理想ONE从北京开到上海的直播中显示,油用光后电池的续航还有120公里,接近70%)。这点说明在使用增程模式的时候电量是可以保证的。

还有一种模式是纯电优先,这种情况车子会先使用70%的电量(剩余30%),然后再开启增程器,推荐城市有便利充电条件的情况下使用,按照120公里的纯电来看,一般的上下班完全足够了,而且使用家用7千瓦充电的时候5小时足够充满了,快充的话预计半小时就够了。

由于理想不允许车主自行控制用电用油的的比例,所以只会出现先把油用完的情况,拿30%剩余电量来看,差不多可行驶50公里,这个距离到加油站或者充电站足够了。要说明的是没有油了之后这个车就跟纯电池车剩余30%电量是一个概念。个人觉的这种情况就应该去加油或者充电了,不建议全部用光,但可应急。

理想ONE的电池可提供200千瓦以上的功率输出,所以纯电行驶加速没有问题,而增程模式下,增程器可提供保持150千米每小时的巡航功率,只是在有急加速的时候才需要电池功率补充,所以不会有大家担心的小马拉大车的情况,韩路把理想ONE原型车开到西藏阿里,前几日他们从北京开到上海的事实证明也没有问题。

纯电模式大家很好理解,增程模式打个比方的话就是,你洗手洗脸洗澡的时候用水龙头放水就够了,但是你要是冲马桶,就要把马桶里储存的水一下子放出来。水龙头就像增程器,一般的行驶状态就好比你洗个洗澡没问题,但是要起步和急加速,就像要冲马桶,这时候就要用到电池了,只不过这个马桶的蓄水池很大(最高37.2度电,最低也有12度电),多次连续加速,连续放水也是够的,但是如果你要像开赛车那么开的话,估计有点费劲,但这车不是这么开的,也不是这个定位,满足99%的用车场景了,就像你一天也充不了几次马桶,而你洗手洗脸洗澡的频率和时长还是很高的。

经过看资讯,帖子等看到很多人集中的疑问和diss,基本是以下几个方面,理想硬哥也做了解答,我这里也谈谈我的想法:

脱裤子放屁系列:基本就是烧油发电-电驱动电机,为什么不直接用内燃机烧油直接驱动呢?大家从来也没有问过内燃机车为什么还要加个变速箱,直接由发动机驱动车轮不是更直接?目前变速箱发展也算是非常成熟了,但是其传动效率也就是在60%-80%之间,而发电机可以和内燃机直连,损耗很小,内燃机的效率是40%,而发电机的效率95%,实际效率就比内燃机加变速箱的效率高,而电动机的效率也在90以上,再加上内燃机车只有在一定的区间运行是高效的,实际使用时很难做到。而增程器一直可以在高效区间运行,所以总体来说这种方式比传统燃油车是省油的。没有所谓的脱裤子放屁一说。汽车之家实测城市不用电,完全增程模式的情况下,油耗6.5L,高速油耗实测9升。在北京开上海的路上600公里实测8.1-8.5升。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。应该来说同级别无出其右了。
在这里要说一下的,很多网友用紧凑型车辆的油耗来比理想ONE,这是无知的表现,能耗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,不谈大小不谈车重和使用情况比油耗的都是耍流氓。丰田兰德酷路泽市区20升吧,高速也有15升了,但卡罗拉市区8升,高速6升。布加迪威航400公里极速狂奔的话12分钟就烧完油了。我的汉兰达12款综合油耗13吧,还比理想ONE小和轻,加速就不好意思说了。
另外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车企在发展混动技术,其实根本也是为了降低油耗,丰田是这里面的代表,走的节能路线,比亚迪走的是另一个路线,性能为主。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内燃机已经被开发到极限了。

另外就是,说的这么好为什么传统车企不实用这个技术呢?难道大厂做不出来吗?,一开始我对这个问题也觉很纳闷,后来我发现一个网友的回复,有了启发,特斯拉现在在欧洲和美国出产量很大,横扫BBA,BBA为什么不早出来呢?其实对于传统厂商,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是既得利益集团,而且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投入很大,很难转身去做别的东西,这对大型于制造业企业来说非常困难,不是想变就变的。另外也有一些企业尝试过,比如宝马i3,但是i3的出发点就跟理想one不一样,就是个试水的产品,造型也很难让人接受,价格也贵,本来就不是走量的,而且电池小,是一辆以增程器为主要动力的产品,ONE骨子里就是电动车,增程器真正用来增程的。后来的沃蓝达,还有广汽的都是因为理念不同,电池小,动力又跟不上,续航也一般,关键车子其他方面也一般,没有亮点,所以不成功。

还有小马拉大车的问题,中型车120公里巡航时的能耗20-30之间,60千万的发电功率肯定是够用的,但是急加速时功率需求会成倍的增长,所以很多超级跑车动辄就300千瓦以上的功率,但是其实等速巡航的时候根本用不到,劳斯莱斯使用的是能量储备表,100公里巡航时表显不超过15%,只有全有冲刺的时候才会使用大储备。另外举一个例子,大家可能会更加能理解,大家都知道燃油车要配备变速箱,在突然加速时会降档,这个应该大家都知道,但是为什么要降档呢,其实就是对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动力需求,让发动机把转速提高,就会输出更大的功率和扭矩,理想ONE策略不是大幅改变增程器转速,而是直接从电池中输出能量,相当于变速箱降档,但这个相应更快,而且悄无声息。这样讲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明白。

喜欢一个车就会说这个车好,每个人都会这样,但是这么长时间是第一次码这么多字来评价一款车,而且我觉的我是客观评价。也请大家多理解,毕竟不是专业出身,写的不对的地方请轻喷,有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一起进步。不文明的自动屏蔽不会理的,也别抱什么希望。

要谈问题的话,也有,第一个就是品牌力,跟家人商量的时候家里人一开始反对的,换车最起码是个BBA之类的,这个没听过啊,别人也不知道啊。你还别说这个在中国真是个硬伤呢,很多人都好面子,看你开BBA就高看你一眼。第二个就是可靠度,这是我作为准车主最大的担心,别高速上掉链子了,增程器不工作了,那就麻烦了,所以希望多在核心件上多下功夫。这就拜托想哥了。

建议的话有这么几个,以后能出个MPV就好了,其实一直喜欢MPV,最起码是塞纳那种空间以上的,个人觉的就现在平台没问题的,增程器电动机都放得下,轴距还长,可以放更大的电池和油箱,那续航肯定更长了。第二是紧跟电池技术,能量密度会逐步提高,搞到一定程度,续航就不是问题,如果随着充电站普及,充电速度提高后优势就逐渐减弱了。第三就是着手研发新型的增程技术,一方面提高现有技术的增程器效率,另一方面是研发新的增程技术,燃料电池,核电池之类的,第四就是车型的模块也能更换就好了,比如有了新的增程器模块,直接换一个,那就爽歪歪了。

最后祝李想这一战成功,理想汽车也能成功!
插入表情
已输入0字

96 条评论

82小黄

在将来发展电动车是大势所趋,但是近期两期电动车起火事件却使人心生芥蒂。此时真希望看到有关人士能从专业角度来消除大家的疑虑,使更多人体会到电动车带给我们的便利。谢谢!

82小黄

电动车自燃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啊?理想这方面有没有什么防范措施?

子宇

最近准备研究下

福冬哥

很牛哦,写的不错

子宇

谢谢支持

Bryce

非常客观也相当专业,是真爱啊

子宇

谢谢支持

闭上眼

买车就是为了省心,不要一堆问题,希望厂长不要让我们失望,顶着全家人压力订的车

子宇

是啊,我也压力很大

粘粘

第一眼看到理想one这个品牌时就有个感觉,one不是first第一,而是唯一,唯一的理想就是拥有一台可以被自己认可的车,座驾。很希望官方能坚持把one一直做,做成苹果的iPhone(也有个one哦),不断的升级,叫plus也成,当然最好还是能给one的车主们提供升级的选项,比如后期加配升级。

名扬墨海

好想法, lione+

粘粘

SUV第一部叫one,MPV第一部该叫啥?two?本来也是冲着MPV来的,结果看到了理想,心动。不过还是被前天特斯拉在车库的表现吓到了,希望尽早查明原因,还我以安心。另外还关心理想的IP67防尘防水,如果在半轮甚至更深水里浸泡两小时呢?之前看介绍说有经过最严格的美规碰撞检测,有没有视频或者证明材料?最重要的一点,也是对所有电动车的担心,地盘如果磕碰了,电池部位的,这后果有可能比飞驰人生的结局还惨吧?电池的爆燃可是瞬间,10秒……以上是我对所有电动车的担忧,好在理想电池不是很大,盼望解释。

子宇

碰撞视频和数据分析还没有出来,所以所以也不好下结论。最近的自燃确实也挺吓人的。

无香

厉害👍研究的很透彻,很客观!

飞飞张

增程器千万别坏了,起码要达到日系车水平

Jademo

我滴个妈呀,这么长!佩服,!

子宇

因为爱,所以爱!

李涛

子宇

希望理想也能改改,激励大家的积极性

名扬墨海

专业

子宇

谢谢

Stack_T

十分认同作者的观点

子宇

谢谢

xygulu

好长,很不容易看完了,很客观很全面,只有一点不能加92,官方特意强调了,可能损害增程器

子宇

应该主要是排放
页面加载中,请稍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