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想社区_理想汽车

哪里有什么里程焦虑,都是时间焦虑罢了

老常cfc

2020年2月21日

里程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固化的标签,被深深的打在了每一辆电动车身上。

而对于电动车,有三种人的态度非常典型

第一种是有汽油标,经济情况也不差,还没有到在意行驶成本的人,他们的口头禅是:“电动爹,伺候不起”

第二种被动选择电动车的,多数是由于指标原因,他们的口头禅是“有油标,谁买电动车啊?”

第三种是电动车的拥趸,很多已经享受到了电动车的优势,他们会说“真香”。

甲之蜜糖,乙之砒霜,不同类型的用户对于电动车香不香,争论永远不会停止,因为大家都无法站到对方的立场上理解这件事儿。

我也不想说服谁,只是希望能把这事儿说透了,好让大家理解,同样是电动车,为什么有人喜欢,有人避之不及。

其实一切还都源于电动车和汽油车最大的使用感受:“里程焦虑”。

而今天我要说的实际上根本没有里程焦虑这回事,所谓的里程焦虑,本质上也都是 时间焦虑。

我身边有各种电动车用户,我自己也是电动车用户,下面我就为大家展示一下,时间焦虑是如何产生的。

首先,我们把电动车用户分一下:

先按住宿情况分

第一类:别墅用户(含带车库的农家院):有自己的车库,充电桩,自己就住在家里。

第二类: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的小区用户:楼下或者地库有属于自己的车位,有私有的充电桩。

第三类:小区里有公用桩的小区用户:无固定车位,但是小区里有充电车位。

第四类:无私桩的普通用户:充电需要去别的公用桩充电。

第五类:附近有充电条件,但是需要步行一段距离的。

再按通勤情况分

甲类:标准用户:工作地点固定,距离在中短距离(5-30KM每天)

乙类:长距离用户:工作地点固定,距离较远(30-80KM每天)

丙类:跑业务用户:工作目的地不固定,需要拜访客户,送货,接人等,在当地城市需要每天行驶几十到200KM。

丁类:运营车辆用户:滴滴,专车,黑车,顺风车司机

第三种方式按所在城市的充电条件分:

高-高城市:公用充电桩密度高,电动车用户多:通常是一线城市,北京,上海这样的,充电桩多,但是也经常被占着。

高-低城市:公用充电桩密度高,电动车用户密度低:通常是新兴城市或者大城市的新兴区域,城市建设理念超前,或由于政绩需要充电桩投入大,但是人口密度还没上来,充电桩多,但是占用率并不高。

低-高城市:人口流失,经济衰退,机动车限购导致电动车密度并不低。

低-低城市:四五线小城市,乡镇等,就是那种好像画面还感觉停留在8 90年代的那种。

第四种方式按目的地充电条件分

第一种:目的地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条件的:比如单位大院,充电位充足,上班就充,下班开走。

第二种:有充电条件,但是充电车位收费的。

第三种:附近有充电条件,但是需要步行一段距离的。

上面四种分类的方式,也只是影响充电条件的最重要的四个,其实还有别的因素,比如电费和服务费,公桩的供应商和兼容性等等,而每个分类里,也会有各种特殊的情况,无法穷尽,还望理解。

四个维度的分类进行交叉,就会把用户分为各种各样的,按我上面列出来的情况,至少就能分为5X4X4X3=240种用户,这240种用户还不是全部,具体到每个用户身上,可能都和其他的用户不一样。

但是无论是240种用户,还是24亿种用户,所有的用户,都会面临一个问题,就是每个人一天的时间,都是24小时,1440分钟,86400秒。

大老板的一小时可能会值成百上千万,小老百姓的一小时可能只值100到200元。但是到了时间上,都是平等的。

所以,我们如果用时间来作为衡量用车成本的基准,就会发现电动车的里程焦虑的本质来源,以及为什么每个人对这个里程焦虑的理解并不一样:

我们再来捋各种时间:

从上面的对比表格不难看出,电动车在日常使用过程中,会耽误车主大量的时间,虽然很多时间可以重叠,比如在充电的时候,可以睡觉,可以上班。在排队的时候,可以看手机,可以玩游戏。(上面估算的对应的时间不确定性很大,大家别较真)

电动车最适合的用户,也无外乎是拥有独立车库或者私桩的用户了。他们在电动车并不会多花时间,因为虽然每次插枪多几秒钟(私桩多为即插即充模式),但是完全不用去加油站了啊,每周还能省不少时间出来。这些用户我们暂且称为“幸运用户”

而另一个极端,被迫买电动车的用户,家里无私桩,单位无桩,停车费贵,充电排队,通勤距离长,无规律通勤,车辆续航能力弱,需要每天一充或两充,这样的用户,每周可预计的就会耽误大量的时间在车上,所多消耗的时间和精力,真的会让人崩溃。这些用户我们称之为”不幸运用户”

焦虑从何而来?

   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,焦虑就是 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、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。其中含有着急、挂念、忧愁、紧张、恐慌、不安等成分。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、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。

这其中所提到的“难以预测,难以应付”是其中关键,如果电动车的剩余续航里程不会受到气温,空调等因素影响,如果能够确定的找到可以用的充电桩,能够确定的知道充电会非常顺利。那么里程焦虑就会大大的降低。

而对于“不幸运用户”而言,所焦虑的就更多了,除了在前面提到的行程中的焦虑之外,还会焦虑更多,不过归根结底就是一条,就是对于时间的焦虑,比如:

1、对于自己时间安排的自由度的焦虑。

2、对于浪费了时间导致业务或者工作受损的焦虑。

理想ONE可以消除焦虑吗?

我的理想ONE已经开了2000KM,之前的比亚迪e5已经开了4W多公里,家里有一个私桩,5毛一度,两车共用,充电车位在父母楼下,距离自己住的地方步行15-20分钟,通勤距离22km,自己住的小区有公桩,1.6元一度,但是大概率被汽油车占满,而且还经常断网无法充电。

说实话,刚开上理想ONE的时候,充电的焦虑是要大于我开e5的焦虑的,因为e5在夏天可以开5天,在冬天可以开三天(间歇开热风),当然这都是比较极限的状态了。

提理想ONE的时候因为是最冷的时候,再加上为了提升用车感受,都是开了热风,座椅和方向盘加热的,所以纯电部分的续航只有100KM多一些,每天看到纯电续航低于30%后,根据之前的习惯,就非常难受,必须要给充上,所以最开始的一段时间,增程器几乎没有启动过。

最近由于疫情,进出父母所在小区的检查比较麻烦,于是我就没有停过去,而选择在本小区公桩充电。

在充电条件发生变化后,其实心态也会有一些变化,当我再把电用完之后,心态反倒平和了,也并不担心无法充上电,而是决定能充就充,不能充就算。就算充了1.6元的电,也不会像之前觉得吃了大亏,因为毕竟比烧油还是要便宜60-70%的,这么去想的话,心态就会平衡很多。

开理想ONE,由于油电双修,在路径规划方面的心态也发生很大变化,完全不用去考虑路径和目的地的规划,去哪里都可以。而且也不用考虑外面找桩,因为外面的公桩再便宜也没我家里便宜,索性就不充了,都回自己小区充电或者去父母小区充电。

总结开理想ONE的心理状态

1、焦虑相比开e5确实完全消失,无论是里程还是时间。

2、开电车的成本优越感下降,原来开e5,百公里8元,去哪里都跟不要钱似的,随便开,现在百公里大概20元。

未来会怎样?

1、首先可以确定的是,不可能人人买得起别墅,人人都能配上私桩。

2、公桩一定是常态,但是虽然仍然是共享模式,公桩一定会越来越多。公桩多起来后,排队概率,找桩概率就会大大降低。

3、车辆本身的续航,肯定也会越来越长,一旦车辆从一天一充,变成了一周一充,就算每次多出来一个小时,也不太会觉得有什么不便。

4、上门充电,代客充电,绝不会成为主流解决方式。仍然只是个应急用的方案。

你是哪种用户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
插入表情
已输入0字

29 条评论

元宝他爸-银行渠道专家

人才,分析的透彻

摩卡

焦虑,提车遥遥无期了,万一通知提车了口袋又没钱了咋办

老常cfc

是的

老常cfc

你也是蓝天嘉园的吗?

刘锋one

你是蓝天嘉园的车主吧。我记得你的车位就在东门地库出口的旁边。每次开车出去都能看见你的理想one在那停着~

加力

写的好,用心的帖子

理想起航

我不焦虑

Andy涛

像我这种自己公司安装了私桩,每天中午回家吃饭。上午一个来回30公里,下午一个来回30公里。每天都是充两次电,不想忍受电量低于百分之50,动力要始终保持最高。是不是强迫症?

羊头头

回复Andy涛 :是的,蔚来衰减后还是够用。理想的衰减太严重了,低电量低温加速估计12秒开外了,不太够用了。其实増程器的功率没有充分利用,如果低温低电量也有个模式可以开启増程器提升动力的话我会满意

Andy涛

回复play :开不了几分钟就又可以了,本来动能回收就不强。
查看更多回复

DANNY-chen

让你费心了,看来最近放假时间有点多了

理想的兔

哈哈,看你这话说得

凯文

我的时间焦虑是到底啥时候能交车啊?

中山的薯屈屈

写的很详细,真棒。但是其实总结一句,能加油用,就没焦虑了

明月清风

有车库,但是使用商用电…如果有谷峰电价就完美了

小钢卷8

有车位有电桩,不然不选这种了

Glad

没有私桩,公司楼下国电桩,混动模式。交叉对比,综合打分。想要的配置性能越高价格越贵,one当油车用有电车的性能,冬天不用热车启动就走,提前预热出门利器,加速响应迅猛,不管对方高速肉车还是对方加塞儿都能轻松应对。

牧木

很多人忽略了纯电环境的土地占用问题在中国,很大概率不会成为主流,同样在纽约,特斯拉其实并不普及

牧木

回复老常cfc :其实就是算一下,一个油站每小时可以服务的车数,跟一个充电站每小时可以服务的车数,再考虑城市汽车数量,人口密度,道路配套,
页面加载中,请稍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