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ank111

2019年8月31日

理想ONE试驾体验

当下的市场环境下,对于国内造车新势力已经极不友好了,即便众星捧月,也只有一次出牌的机会。所以,理想ONE目前的种种选择,加上个稳字,就很好理解了。

我是理想ONE的2000号以内预定车主,看完发布会直接下了定。但是长达一年的等待期,加上中间买了特斯拉的Model 3,对于到底还要不要锁单ONE,经历了多次的摇摆。带着很多疑惑,我来到常州试驾了一天的理想ONE。试驾车状态为PP3,接下来P1/P2之后,就是SOP量产车,所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动。

以下是我作为普拉多VXN4.0和特斯拉后驱长续航车主,对ONE的一些看法。

整车噪音NVH:优秀。在日常的行驶中,感觉不到增程器的介入,噪音和震动都无感。因为这是许多人关心的点,不找到增程器的噪音感觉像没完成任务,后来在低电量的混动模式下,增程器工作的时候,一脚地板电,在加速的中末端,可以在风噪、路噪、胎噪、电机噪音之间,可以辨别出有一些增程器的噪音。 真的是要刻意寻找,才会发现。所以对于增程器,完全没必要担心,这个尺寸的SUV,日常的风噪更为明显。4月份试乘时候电机的高频啸叫,已经优化了很多。看42记录的车内噪音数据,和新款X5不相上下,比Model 3安静的多。

悬挂部分:ONE的悬挂有标准和运动两档调节,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不大,软和特别软比较符合我试驾的感受。用这台车跑山,并不舒适,因为连续的弯路和上下坡,多余的晃动会比较频繁。过了一个减速带,车过去了,晃动还在,这种体验缺乏高级感。虽然软软的悬挂符合奶爸车的定位,但是仍然希望两档悬挂设定有更宽的差异,运动档更紧凑,侧倾和前后晃动再小一点,可以颠一点。舒适档,就当开船没问题,最重要的是乘客舒舒服服。这一点普拉多LC150会好一些,运动和标准差异明显,当然那车是空气悬挂。

油门及动能回收:油门也是两档可调,开始一直用的舒适,开起来很像油车,初段有点犹豫,后半段才随踩随有。但是换到运动模式后,油门就是电动车的感觉了,直接就来。

动能回收也是两档,强和标准。 这两档差别不明显,如果是标准动能回收,就是开油车的感觉。 如果是标准,只是略微有些减速的力道,并不能当刹车用,也不能单踏板操作。我不喜欢这样的设定,强动能回收就是应该有更猛的减速,单踏板操作是电动车的福利,体验更好,开起来更简单。

辅助驾驶:我作为特斯拉车主,最关心的点,实测下来最超预期的点。理想这套ADAS系统是1个毫米波雷达,12个超声波雷达,5个摄像头,MobilEyeQ4芯片做感知和计算,理想的团队及孵化出来的易航做的策略和执行。光看硬件,呵呵?但是实测之后,打脸了。一天的测试下来,基本上等于AP1.0,前向和侧向很稳,完全没有突兀和闯动。后向感知距离比较短,所以辅助变道的时候,司机自己确认下安全,直接执行,干脆利落。怎么讲,实用到了极致,很靠谱,在日常封闭道路行驶里,可以当成特斯拉的AP用。

车机交互:流畅易用,完全不卡,只是觉得行驶设定菜单还是有点多,有些功能第一次用找不到。大屏+语音+快捷盲操,非行驶设定都可以用语音操作,交互很优秀,挑不出太多毛病。语义识别采用了腾讯车联,估计微信上车也在安排了。仪表盘字有点小,方向盘会挡住最下方的报警提示,LKA状态握持方向盘的警告音和仪表盘报警都不明显,语音识别很快,但是偶尔会识别乘客间的谈话,自行启动强行加戏,这些希望SOP版本都能解决,问题应该不大。

舒适度:空调很猛,座椅舒适,支撑适中,开了一天没觉得腰累,通风和加热都足够,如果使用二排座椅侧边扶手,胳膊会够不到座椅调节按钮,下车的时候也可能会膈到腰,这个要些时间适应,但是配置总归多多益善,双扶手在睡觉的时候爽多了。

能耗:一天的测试,都是编队行驶,没有太激烈驾驶,总里程285.4公里,纯电行驶112公里,平均电脑18度/百公里。燃油行驶173.4公里,平均油耗7.7L/百公里。

蓝牙钥匙:同特斯拉,无感进出,用上就离不开。

配置细节:试驾才发现自带行车记录仪,不过只支持拔卡查看,希望加上wifi连接手机app直接查看,后期再升级个哨兵模式。HUD不期待了,没必要,理想肯定坚定多屏路线,再加上HUD信息太多了,反倒是个干扰。方向盘造成整体不会变,但盖板塑料感太强了,这里会有优化,希望是真皮+缝线,嘿~ 。车机大屏都有疏油层,不太留指纹,但是档把周围区域是黑色钢琴烤漆,这里注定是指纹收集器。车内顶棚,如果能换上alcantara或者micro fiber的话。。

理想ONE的车设,完美贴合了奶爸车的需求,圈定的目标群体,也是准备升级的燃油车主,很多标定都照顾了燃油车的驾驶习惯,这里非常的统一、明确。我似乎看到了OKR的威力。

任何对于车的评价,不应该脱离价格区间。如何分配预算,还要留下合理的毛利,就是产品经理的功力。理想ONE的电池,增程器,ADAS,都没有用上当下最好的或者超前的配置,但是这样一套扬长避短的动力组合,提供了纯电的驾驶体验以及比燃油车更好的经济性。这套系统,以及复杂的热管理,其可靠性在交付后能否通过用户的考验,会不会留下黑点被那几个账号放大,将会是未来最大的考验。

理想很稳,但是创业终究是一场赌博,选择了增程路线,就要在并不长的窗口期内将产品做成爆款,一口气突围。国产电动车NEDC续航每增加100公里,都会挤压增程车的空间,跑赢时间,才有可能活下来。
插入表情
已输入0字

72 条评论

有理想有抱负

我觉得完全不用担心电动车的冲击,电动车成熟首先应该冲击燃油车,然后才是增程车。按现在电池和中国充电发展的现状,十年都很难普及

彧彧其文

我8月28日预订的,春节前有可能交付吗?

李明杨

我的下一台车

齐飞一色

后悬架下摆臂用单层冲压钢就是坑爹,建议大家别头脑发热,好好考虑一下。

随风007

写得很好!唯有一点,与M3的智能驾驶差距还是明显,M3在高速,变道,保持基本自己完成!

随风007

回复Frank... :新版本不需要了,转向灯也是自动完成

Frank111

变道也要扭方向盘或者打灯确认的,目前的状态也没多好用

肯定浅棕好呢

写的不错,我也想说悬架标定差异太小,还有动能回收差异太小,也许是成本考虑吧

zwh

悬架软就会连续摆头

Frank111

对,这个最接不了,而且调整的不明显

睡神-1

东北大哥

Frank111

哈哈哈哈

易海

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不光是在他的续航,更主要来自于它补能速度慢。这个问题不解决,对增程式来说,构不成致命威胁

Frank111

特斯拉的v3超充,250kw峰值,和加油差不多了。纯电使用成本很便宜。

辽理想-滑雪教练

我观望下小白鼠

Linda

不偏不倚

天承爸爸

写的真不错

独行侠的理想3号

写得很不错,增程式的确是现阶段最好的过度产品,当然未来肯定是纯电的天下。理想求的就是一个稳,没有任何激进的功能,力求控制成本。

Frank111

同意

晴朗一片

看来悬挂问题比较大

Frank111

主要是调教取向,还能再优化

ChenBC

哇,技术贴呀
页面加载中,请稍候...